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医改:卫生院要投入更要改革

2009-05-26医改 来源:全民健康网

  本报记者 陈 飞 葛云峰 特约记者 焦晓宁□
 
  政府出资但不养懒人

  从2007年开始,陕西省各地全额安排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档案工资和业务经费,加上近几年国债项目给卫生院盖起了楼,新农合制度让农民有了看病的钱,这让“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陕南镇安县25所乡镇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但是全额工资发放不到一年,镇安县卫生局发现全县住院患者中,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比例由53%下降到39%,县医院的加床率增加了20%。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的联合调研结论是:乡镇卫生院部分医务人员变懒了。有些人工资有了保证却不积极工作,有的卫生院还出现了业务收入“分光吃尽、寅吃卯粮”的现象。镇安县卫生局副局长刘华林说,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在全县卫生院35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一半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他们的工资和**还是要靠医院自己挣,原来医生靠开方卖药提成挣效益工资的分配模式依然在延续。工资和经费上的“双轨制”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调研认为,政府给了钱,结果却有悖于初衷。问题的根源在于乡镇卫生院用人和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没有革除。2008年,镇安县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开始了。

  改革分配制度搅活“死水”

  要让乡镇卫生院这潭“死水”活起来,镇安县卫生局的改革思路是:扩大编制,全额工资全覆盖,职工身份平等;从院长竞争上岗开始,全员聘任,没有铁饭碗,能者上懒者下;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分离,实行绩效考核,干不好就拿不到钱。

  改革肯定有阻力。首先,卫生院院长就不愿意。以前都是上级指派任命的“官”,现在要竞聘上岗,压力不小,而且以前院内分配院长说了算,改革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习惯了每月拿卡取工资的职工也不乐意。按**应该享有的政府拨款全额档案工资,凭什么医院不直接照发,还要扣除一部分经考核后才给?

  财政、编制、审计等部门也有意见。编制扩大了一倍多,财政要拿钱,而镇安是个财政年收入只有4000多万元的贫困县。原来的工资发放模式变了,也增加了审计部门的工作量。

  “各部门都找自己的理由,可我们的理由更充分,要让领导认识到改革卫生院人事和分配制度的重要性和关键性。”镇安县卫生局局长王忠毅说,说服县政府、协调各部门,最终让政府下决心支持卫生部门的改革。


  原来财政部门是将职工工资直接打入个人工资卡中,现在按照卫生局提出的乡镇卫生院预算和财务分配制度,财政部门将预算工资总额拨给卫生局,个人工资的70%由卫生院直接发给职工,剩余的30%加上卫生院业务收入由医院统一支配。同时规定,卫生院必须支付职工社保基金,去除日常公共开支和按一定比例提取发展基金后,结余部分才可以按照民主协商的方案自由分配。

  王忠毅说,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关键是看怎么改有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利于医院的稳定发展,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