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咱老百姓着想,以后看病不用多掏钱了。”来贵阳打工的农民工王贵欣喜地发现,新医改方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标准提高到120元,并且住院报销比例和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也将逐步提高。
采访中,令记者多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名农民工对新医改**了解得很细,而他最为关心的则是降低医疗费用问题。前一阵子,王贵得了肠炎,去医院治疗后,高昂的费用令他咂舌不已。“算起来用了700多元,两个星期白干了。”治疗结束后,医生还叮嘱他让他复查,虽然他知道医生出于好意,但昂贵的检查费令他望而却步,最终也没有去。
不仅仅是农民工关心治疗费用能否降低。记者发现,治病便宜的声音一直盖过看病方便这也是职工们疑问最多的问题。
“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定价、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4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医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人对如何降低医疗费用作出了权威诠释。
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他认为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能遏制药价虚高导致的看病难与看病贵等现象的发生。“但具体操作起来可能会很难,涉及到药品流通环节的改革,这就是一个难点。”
“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对新医改提出的这一措施,有的职工提出了疑惑:“病人有病进医院,自然是问大夫看病拿药方,为什么又多出来一项药事服务费?”
更有职工担心:这个“药事服务费”会不会成为药品涨价的又一个“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