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
遴选全省基本药物
“把药的问题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去年4月才从省药监局局长调任卫生厅厅长的高国顺对自己的“老本行”念念不忘。他说,医和药是一个整体,医药分开不是把医药的机构或管理分开,而是要把医疗服务与扩大药品销售的利益驱动分开。目前在患者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到40%左右,在乡村医疗机构中甚至占到80%以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治理医药价格虚高、不公平交易、商业贿赂和药品流通秩序,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正着手进行山西省基本药物制度制定的准备工作。”高国顺说。一是制定适合本省的基本药物目录。在广泛调研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省卫生厅和省药监局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版)为依据,结合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以及乡村医生用药目录,遴选全省基本药物,制定山西省基本药物目录。二是制定配套措施。在多部门的配合下,完善包括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直接配送、使用规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对基本药物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使用”以及“零差价销售”。三是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套措施成型后,我们将先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试行,然后逐步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
谈到医疗保障体系改革,高国顺说,山西省有3392万人,目前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只有2654万人,仍有700多万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各种保障制度之间还缺乏科学的统筹、**的衔接和相关制度的整合,难以适应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要求。下一步,应着力进一步扩大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探索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统一。
连线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
在科研教学上体现公益性
“新医改方案从制度上明确了医改的方向和目标,这是最大的事。”刘玉村认为,医改方案体现了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责任一再被强调突出,体现了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坚决态度,非常得民心。
刘玉村说,虽然现在还是一个框架性、制度性的方案,但配套的实施细节也将逐渐公布,作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生,他看到了希望。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在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方面要增加政府投入,这些都是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医院公益性如何体现?刘玉村认为,说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很多人会更关注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北大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承担医教研的重任,在原创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同样能够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也期待新医改对公立医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公益性的体现上,能够给予更明晰、到位的支持措施和**。此外,公立医院在改革中还应当考虑学科结构,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决定是否支持科室发展的第一标杆。现在很多医院都是以外科为主,取消或削弱不赚钱的科室。如果医院把儿科、中西医结合科这些看似不赚钱的科室都取消,都换成外科、骨科,从经济效益上看肯定合算,但并不利于医院学科均衡发展和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比如在这次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小儿肾科在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玉村还提到,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但对于高校毕业生群体没有提及。这个群体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建议国家对这个群体也要加大投入,可以采取由政府出资的方式对每个毕业生进行3年期培训,国家承担每人10万元的培训费用。培训要在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毕业生有了在综合性医院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将来在任何一级医疗机构工作都能胜任,也为基层储备了合格人才。
连线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曹书杰
各级政府投入都要落实
“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曹书杰说。
新医改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公布后,曹书杰立即组织医院科室主任座谈学习讨论,大家反映强烈,从坚持公益性的角度,对今后什么不能做、什么要积极做建言献策。
虽然新医改方案还需要配套文件来落实,但是目标、性质、责任、任务等基本问题已经明确。“指导意见和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很多医务人员对修改后的指导意见比较满意。
谈到“公益性”,曹书杰认为这次公立医院有望彻底从“名不符实”转向“名实相符”。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是公立医院,但是政府投入太少,医院为了生存,不得不考虑经济收益,医疗的趋利行为不少。面对患者的指责,医院自己也觉得很无奈。
作为三甲医院院长,曹书杰认为随着医改的推进,自己的工作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是探索怎么实现公益性,让社会对医院有个新的认识。管办分离后,医院要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会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由理事会作出决策,院长来执行。作为院长,她也将接受更多的监督。
虽然对公立医院改革有很多期待,但是曹书杰对于即将开始的“试点”,仍然表示愿意“再看看”。主要是担心地方政府的投入难以及时到位,一旦改变现有的运行模式,医院将处于两难境地。
比如取消药价加成、增加服务收费,曹书杰认为,药价确实要降,服务收费也确实要提高,这样更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但是降价容易,提价将面临社会的压力,短期来看,操作起来很难,可能需要财政**来平衡。“就怕光说补,就是不到位。”曹书杰说,这跟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有关。
类似的担心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中也很普遍。在期盼回归公益性的同时,大家担心政府的投入资金总额卡死了,医院的发展会受到制约。医务人员都很关心医改后实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希望有更加明确的方案,在待遇上向风险高、责任大的岗位倾斜。
连线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杨虎
推进医改需要做实事
从去年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到今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正式发布,杨虎一直在关注着。他认为新医改方案重新为医疗卫生事业定位,扭转了公立医院市场化的方向,这一方向性的转变非常关键。
杨虎认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都在变革之中,医疗体制的改革也需要在社会大变革中逐渐找准定位。比如,医生多点注册执业要真正实行起来还为时尚早,现在中国医疗环境还不成熟。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房屋和设施投入,但光盖房子还远远不够。他以前参与基层医院调研中就看到过,政府出钱给卫生院盖了房子,但维持运行费用没有着落,就好像买了车不给油。此外,基层卫生人才还十分缺乏。
“推进医改需要的是做实事,否则容易画饼充饥,水中望月。”杨虎认为, 新医改方案对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涉及不多。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和调动。杨虎认为,在医改过程中,应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尽职尽责的,但他们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承认。比如做一例阑尾炎手术,手术费是300元,至少需要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麻醉师,能够带来利润的是止痛泵、输液器,而医生护士的劳动不值钱。
连线4
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沈进进
普及健康知识太重要了
“新医改实施方案第13条提出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记者电话连线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沈进进时,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期间,他提出在中央电视台开设健康频道的建议。
“普及健康知识太重要了。”沈进进说,但是目前健康教育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我国已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这应该是一个全民运动,但现在很多老百姓还不了解这个事,急需一个强势媒体来号召发动。
“希望这个频道能够突出公益性。”沈进进对电视上的很多“健康信息”很无奈。目前一些电视台虽也开设了健康专题栏目,但不少是变相广告,“深更半夜打开电视,一看全是寻医问药的广告,而且专治疑难杂症”,电视台和商家利用群众对防病知识的渴望,搞商品促销,靠假专家欺骗消费者。沈进进期盼健康频道尽快开播,但一定要强调它的公益性、权威性,防止过度商业化。
作为一名“老防疫”,沈进进最关心的是医改实施方案中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在他的印象中,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还从来没有如此明确地被强调,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个福音。他希望这一系列工作能够尽快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不断出台细化的实施方案。
沈进进说,新医改实施方案在公共卫生服务部分首先提出了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的问题。居民健康档案建起来后,关键是怎么让它发挥作用。他希望具体实施方案中应该明确健康档案是电子的,这样可以具备方便统计的功能,从疾控的角度,可以更好地发挥监测预报的作用开展疾病预防干预。
“新医改方案也给予防疫人员很大的鼓舞。”沈进进认为,方案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等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将使防疫人员更集中精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疾控部门目前的一些现实困境也让沈进进担忧:“国家出台的很多**,地方政府能不能落实,还是个问题。”沈进进说,有些地方该拨的款不拨,也没有人去监管,因此必须有一个机制来保证地方政府对医改方案的落实。今后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不断增加,一些项目也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经费,必须列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执行。
目前国家对于疾控中心的职能、装备、绩效考核等,都有了明确的标准,但是对于人员数量却没有提出标准,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做。在钱的问题逐渐解决之后,人的问题应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