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暴利扩大行业差距
记者注意到,与中小企业目前存活率低、融资难等困窘处境截然相反的,是垄断行业的境况,而后者的工资收入也大大高于普通行业工资收入。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行业平均工资最高的证券业与行业平均工资最低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相差5.7倍;到2007年,最高和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仍是这两个行业,其差距迅速扩大到10.9倍;到了2008年,两者收入差距再次拉开到近11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这些行业企业之所以收入高,一是其凭借垄断获得独占的市场或者无偿占有资源,生产经营环境条件要明显优于其他企业;二是这些企业凭借垄断优势,能够轻易获得超额利润,所以拥有丰厚的资金来源用于提高本行业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如是分析。
王小鲁则对记者表示,垄断利润应该通过垄断利润调节税最后再分配。 “国有企业是国家投资的企业,国家作为股东就有权利参与红利分配,而改革以来,国有企业不再向国家上缴税后利润,交税后利润就是自己的,造成了企业储蓄不断上升,一部分国企利润大量地积存在企业。 ”他认为,改革初期放权让利是对的,但在收入差距扩大而财政赤字的当下,急需建立一个合理的国企分红制度。
据悉,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看,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7年达到0.48。世界银行报告还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值在中国高达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日本则只有3.4倍。
高管“薪情”待平复
除了垄断行业平均收入过高外,企业高管薪酬水平的偏高问题也成为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之一。从对比数据看,2000年前,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水平总体还偏低,但按照国资委的说法,2006年中央企业高管平均年薪就达到了53万元 (没有股权激励),2007年则在60万元左右。
中央金融企业还要明显高于这一水平,大约平均在100多万元。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1242户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35.45万元 (均未含股权激励收益),最高年薪为2147.5万元,金融保险业高管平均年薪为351万元。
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为34.29万元,加上股权激励大概在50—60万元;私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也达到37.41万元。更有调查显示,少数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上百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竟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上千倍。
对此,苏海南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出资人监管不到位、内部制衡和外部监督约束乏力。 “部分国企高管薪酬的监管主体还不明确,一些中小股东没有表决权,甚至有些企业高管是自定薪酬。 ”记者了解到,我国至今还没有全国性规范的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及规定,1996年原劳动部曾向国务院申报过,但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出台。
“高管绩效考核制度也不健全,没有剔除**、垄断等非管理要素对企业业绩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没有确定国企领导班子内各成员的绩效差别。 ”苏海南建议,应该理顺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监管体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对国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年薪水平、考核发放、列支与管理、补充保险与职务消费等相关内容都可以进行统一规范,由监管部门根据国家规范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