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进一步交代了使用方法,什么阶段用多少量等(从60-70公斤开始喂,若用的时间长前期一吨料加五百克就行了,后期再多加点。有个十来天可以多加点。最多可以加到2公斤。)“在检测之前适当停一下。如果出口的话就要小心,最起码停20小时。”
“这个东西里面就是莱克。如果人家检得很严的话,建议你不用都行。”他自己也称“这个是违法的,其实不是很情愿。”但自始至终并未拒绝南方农村报记者的要求。
南方农村报记者追问“这个卖得好吧?”他这样回答:“以前瘦肉精查得没那么严的时候,卖得当然多啦。××的话,我们公司天天都送不少,后面零卖也卖了不少。”
在整个过程中,他小心谨慎,一是回拨电话进行确认,二是一再表示可以派人送货上门或是高速路口碰头,表示到公司不方便,三是确认“梅州猪场业务员”能够讲梅州方言。
最后,他同意南方农村报记者马上到公司付款取货,并交代直接交钱给公司药品销售部的小蔡就行,他表示会让其准备好货,到了直接给她钱,但这个东西不会出单(即开凭证)。
进公司取货
确认好时间地点后,南方农村报记者便前往这个位于广州萝岗区永和经济开发区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办龙头企业。
到了公司大门,南方农村报记者跟保安交代了一句“与蔡小姐联系过”,保安随即放行。正对大门的是一栋正面镶嵌绿色反光玻璃的主建筑楼,楼顶标识着蓝色的“惠华”二字。与较为人稀空旷的开发区相比,这家公司显得人气旺盛,大厅里几个员工正在看公司张贴的通知,问及“销售部在何处”,一名女员工一边喊“小蔡,你的客户到了。”一边将南方农村报记者引至一楼右拐第一间办公室(它正对面一间办公室上的标志牌为“业务员”)。办公室内站着一名中年男性(蔡小姐介绍其为销售部经理),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
随后小蔡(约二十几岁的女性)进入办公室,告诉我们货在保安室,价钱是六百块,并表示不便开发票。在南方农村报记者的要求下,她通过办公室电话与“苏老板”确认已交款拿货。南方农村报记者问及“这个没问题吧”,她笑着说:“你放心,这个是我们公司拿的。”
付款之后,经理表示让我们跟他一起去保安室拿。南方农村报记者问他需停药多久?他回答“一个月吧。”南方农村报记者进一步追问“不是说它代谢快吗?”,他则说“现在不是查得严嘛。”最后他表示有什么事跟某业务经理联系。
4月22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将从惠华公司购得10公斤莱克多巴胺的情况向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反映。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南方周末南方农村报记者苏玲 实习生 温海玲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莱克多巴胺:最安全的瘦肉精替代品?
是否允许使用一直存在学术争议,有专家甚至从事该违禁药物的推广
“莱克多巴胺不是瘦肉精,它是安全的饲料添加剂,相关部门因噎废食!”
针对最近媒体的报道,曾经的业内人士阿华(化名)爆出惊人之语。
33岁的阿华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化工系,数年前曾在一家公司参与莱克多巴胺合成,如今虽已不干,但仍关注相关领域的报道。
他相当坦率:“你不是第一个找我的南方农村报记者,你们媒体整天都在做负面新闻。我的观点,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对我国养殖业很有好处!”
争议:最安全的替代品?
阿华的话反映了国内养殖界乃至学术界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莱克多巴胺,这种非法饲料添加剂让许多人暗地为之鸣不平。
在相当数量的论文里,它被称为“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的俗称)最安全的替代品,在动物营养方面前途光明。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它被美国礼来公司研制成功以来,它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养猪业,极大地提高了生猪瘦肉率,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与养殖界的种种喧哗与骚动。
在全球范围内,莱克多巴胺有两种不同的命运。
2000年,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莱克多巴胺在养猪业中使用,它是美国唯一允许添加的β肾上腺激动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均秉持这一做法。
2002年,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其中规定,莱克多巴胺与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西巴特罗等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一起被禁用。与中国规定相似的,包括欧盟在内的绝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