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新医改观察:看病流程何时能简化

2009-04-16医改 来源:全民健康网

 

  昨日,林先生转而投奔那家医院就诊。“果然不用排队,当天手术;还碰上我发病第一天相同症状的病人,他看病、检查、确诊,到最后碎石手术,一天搞定,而我却在大医院苦苦等了8天。”

  让林先生苦等8天的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到我们医院看病的病人挤破头,我们也希望基层医院加快建设,使病人分流。”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国每个行政村都将有卫生室。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何时看病不再托熟人

  医疗优质资源少,服务不到位,看病找熟人成为潜规则。调查表明,杭州主要的几家省级医院的工作人员,90%以上的人都受过亲戚朋友的托请。

  陈述找熟人看病的好处,一位患者总结说:诊断快而准,治疗合理花费少。一位每天都要应付此类“托请”的医院管理人员说,托人看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医院服务不到位,还有就是中国人“熟人好办事”的传统意识作怪。一位杭州三甲医院的院长说,这也反映了看病机制没理顺、健康管理不到位。

  这位院长做了具体分析:病人一般小病不会托熟人,但遇到重大疾病、关系生命安危时,如何及时找到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获得最佳的治疗,病人往往是一头雾水。原因在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只好“病急乱投医”,这时如有熟人,自然就成了救命稻草。

  “看病托关系只能说明我国目前的就医机制不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满足百姓需求。专家经常说看病去‘正规大医院’。但什么叫正规大医院?病人搞不清楚。所以,改进医疗服务,不单要改善态度,提高医疗水平,还应改进现行的服务体制。这不仅包括看病前帮病人找到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还包括看病后对病人的跟踪管理,让病人在家中休养也能获取及时的康复资讯和指导。”

  新医改推广“社区责任医生”,就像许多发达国家实行家庭医生制,家庭医生对一些病情的掌握往往比病人本人更清楚。当病人身体发生变化而家庭医生又解决不了时,由于家庭医生熟知业内资讯情况,这时会给病人推荐合适的医院和医生,并负责帮他联系看病。

  也就是说,以后社区责任医生就承担了托熟人看病的职能。

  酝酿简化看病流程的方法

  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向记者透露,省卫生厅正在酝酿出台简化看病流程、优化医疗服务的医院内部改革**,月底将在省级医院中推行,然后向各级医院推广。

  “老百姓反映挂号难,排队等候时间长,这些‘看病难’现象我们正在寻找新的解决思路。目前杭州已经有一些大医院尝试了自助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网上预约挂号,这些便民举措将在全省推行。”马伟杭说。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完善门、急诊就医流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比如病人第一次来医院看病,除了有导医分诊外,可能尝试各个楼层挂号,分流病人,节省排队等待时间。而在医生接诊时,也规范检查结果互认,优化服务。马伟杭说,包括预约挂号、双向转诊、检查单互认在内的措施过去已经在一些医院试行过,他们总结了各家医院的经验,效果好的准备全省推广。

  双向转诊就诊一卡通

  杭州市今年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内的分工,探索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双向转诊,使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医院就近解决,市级医院重点诊治疑难杂症,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模式。同时,看病信息化也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进行推广,逐步做到全市联网。最终患者在不同的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体检、购药只需持“一卡通”,不用带着不同医院的病历和就诊卡了。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