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的总目标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全国人民看病还都去“协和”吗?
报道回放:健康时报2008年1月24日24版《大医院挂号还是那么难》
晚上8点,北京协和医院东院的挂号大厅里坐着躺着很多人,排在门诊大厅4号挂号窗口的第一个是来自河南信阳的李先生,他已经在挂号大厅里度过第二天了:“好在明天肯定能看上了……我挂的是专门治疗硬皮病的皮肤科专家苑勰的号,非常抢手。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准备,把被褥都带来了。”
医改期待:协和医院无非专家多、设备好,只要别的医院能达到相应水平,协和也许就不会“一枝独秀”了。但要改变全国人民看协和的局面,三年很难见成效,但新医改方案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根据新医改方案,国家将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
此外,财政部副部长表示, 投入医改的8500亿元中的1/3,将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这就意味着,基层医院的设备技术等硬件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将得到解决。
还有一个好消息,新医改方案提出,医生将可以多点注册行医,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将来也可以到其他医院出门诊,病人不必全涌到一家医院排长队。
就医“三长一短”能不能消失?
报道回放:健康时报2005年3月24日1版《北京看病“三大怪”》
常先生做一次心功能检查:第一天开单子做检查,有的检查项目排队的人多,要第二天再去。第二天,有的检查要根据前面的结果预约后面的,有了结果才能看病。第三天看上病时,要分别到2楼、3楼和5楼各检验科将检查结果取回交给医生。第四天,医生再做最后的诊断。
医改期待:挂号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候时间长,取药排队时间长,而医生问诊的时间短的“三长一短”,主要原因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基层医院建设得不到改善,大家都想到大医院看病。
所以,新医改方案中指出,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国每个行政村都将有卫生室。
这样让基层、乡镇患者便于就医,使常见病、多发病力争在基层和社区医院解决,减少直接上城市大医院就医的压力。
看病还找熟人吗?
报道回放:健康时报2008年9月月11日24版《托人看病纯属无奈》
记者调查了北京20多家大医院的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是受人所托看病的“重点”,其中40%的人每天要应付3到5个熟人之托。
医改期待:大家对医院服务不放心,总希望有熟人带领。
新医改方案提出,将来要出台一套规范的临床诊疗指南,会请专家、权威的协会、学会和医院的管理者,以及物价部门和医保部门来一起商讨,对一些疾病的诊疗进行规范,定期对其进行修订更新。
从**层面来看,这样一来,很多人担心的医生靠开大处方和检查单挣钱、对患者态度不好等问题都应该得到解决。但从人情上来说,有个熟人陪着,总比没人陪着放心,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看病找熟人的情况,2011年也许会减少。
白血病患儿能得到救助吗?
报道回放:健康时报2009年2月23日3版《白血病患儿治愈希望很大》
2009年2月16日,连2160元的检查费都拿不出来的白血病患儿父亲,准备放弃了给儿子李瑞的治疗。在火车站遇到了温总理,在总理的安排下,小李瑞顺利进入比较好的儿童医院进行救治,目前治疗情况良好。
医改期待:像小李瑞这样的白血病孩子,在2011年可能得到更便利的治疗。按新医改方案:困难群众今后可直接看病就医,不需要申请。还会对救助对象发放医疗卡,可以到医院去看病,也可以到药店购药。
根据新医改方案的计划,三年内基本实现医疗保障覆盖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将要逐步提高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统筹资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年职工年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的6倍。对拿不出钱看病的,民政部门就要采取医前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