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1-01-17社会万象 来源:全民健康网

  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王振义于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并获博士学位,从医执教60多年里,仅研究生就培养了21名博士、34名硕士。作为导师,他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在王振义的学生中,涌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陈赛娟,中华血液学会主委、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法国科学院研究员黄萌珥等一批才俊。

  当王振义把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公开向国内外同行推广时,有人不以为然。一向注重知识产权的西方人向王振义发问:“您当初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对于这些追问,王振义总是说:“我国自主生产的全反式维甲酸能够使白血病患者少一点痛苦、少花一点钱,那我们为什么不迅速地向国内外传播呢?医学科学家要有独立思考的本领,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在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领域,我们既保持领先,又不垄断。对此,我不后悔!”

  1996年8月31日,王振义荣膺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得100万元**。他把这笔**的40%捐献给学校,40%捐献给上海瑞金医院,10%留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自己只留下10%。至于有人建议他用**建立“王振义基金会”,他回答:“不要叫‘王振义基金会’。我只是想以我绵薄的力量,培养更多医学事业的接班人,为白血病患者和癌肿病人造福。”

  1995年10月24日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71岁的王振义来说,却有着非凡意义。这一天,他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担子卸给了年仅42岁的中科院院士陈竺教授,在全国教育界和医务界传为美谈。王振义说:“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但我却越来越老了。如果我们看不到发展,还是用原来的方式管理这个所,这个所是要萎缩、要走下坡路的。因此,我在一年多以前就已下决心让贤……”

  陈竺曾动情地说:“王振义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一个是怎样做人,一个是怎样做学问。作为王振义教授的学生,我们对王老师的崇高医德、严谨学风和科学上的高度创造精神,一直是十分敬仰的。王振义老师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我们从来都是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十分注意发扬学术民主,倾听不同意见,而在关键时刻又能给予我们点拨、鼓励和支持,作出正确的决断。王教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王振义教授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为人方面,都是我们的楷模。”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