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1-01-17社会万象 来源:全民健康网

  从1988年开始,王振义毫无保留地把这项突破性研究和盘托出。至2007年,法国、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一些国家的临床医生,共开展了2691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随机研究,证实了王振义及其团队的研究结果,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也达到了85%~90%。而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75%提高至94.8%,从而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白血病。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国际血液学界称为“上海方案”。

  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将该疗法确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规范。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最为凶险的白血病类型之一,缓解率低、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但化疗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而且毒副反应大,加剧患者出血和早期死亡。

  能否不以传统的化疗来“杀死”和“消灭”白血病细胞,而以诱导分化的方法使之转化为正常的细胞呢?

  1978年,王振义从教学岗位重返临床,从文献中获悉以色列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证明,白血病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逆转,并分化成熟为正常细胞,遂指导他的硕士研究生陆德炎等摸索筛选分化诱导剂的研究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获悉国外学者曾用一种叫13顺式维甲酸的分化诱导剂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王振义从中获得启迪,用国产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首获成功。

  国际著名癌症研究权威机构——凯特林癌症中心的Richard教授指出:“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作为诱导分化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王振义的学生陈竺从法国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91年在《血液》杂志发表论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理和诱导分化疗法的作用机制。国际同道称,这是同一个研究小组的惊人发现。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