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何堪
郁鸿胜认为,地铁项目“上不上”是重要问题,但“如何建、怎么安全建”同样重要,“搞不好,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甚至都会瘫痪。因而,科学合理的地铁规划和符合长远发展的城市交通布局应成为地铁建设的最重要标准”。事实上,中国地铁建设的问题屡屡被媒体曝光,如杭州地铁工地坍塌事件等。
“地铁大热之后切勿冷落民生。”郁鸿胜强调,“地方政府在发展地铁项目过程中应该多倾听民众的声音和意见,更应该安置好因地铁建设而受影响的普通居民。”
但与强调民生的愿望相违背的是,记者发现,与之前的高铁项目建设一样,地铁站点每建设到一处,就必然引起相关楼盘的大涨和大热。大城市上海如此,武汉、无锡等城市亦是如此。因此,昨日甚至有媒体将此联系到了有增无减的“土地财政”上。媒体还引用安邦咨询的分析报告称,“地铁站周边的房地产价格比同区域其他房地产价格要高出10%至15%。地铁立项、动工再到开通,都是房地产涨价的重要节点。”
不过,相关专家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也是地铁经济的“溢出效应”。本报记者 黄烨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