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50人如何能“管理”好中国13亿人的营养

2010-12-27民生关注 来源:全民健康网

   带着上述疑问,律师王振宇向卫生部提起信息公开申请。卫生部以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为由,拒绝向王振宇提供专家名单、实验数据,以及强化办财务收支、是否接受捐助等内容。

   据记者了解,强化办的创立源于2003年10月全球营养改善联盟资助的300万美元,这笔资金专项用于铁酱油项目的启动和推广。

   “这些本属于卫生部主动公开的信息,却回复不公开,显然是不合理的。”王振宇说。

   营养中心面临着和强化办同样的质疑。营养中心办公地点国宏大厦是国家发改委直属研究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简称“宏观院”)的办公大楼,于小东曾担任过宏观院经济所所长。

   但被问及“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机构性质时,宏观院人事部门和经济所的工作人员均三缄其口,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经费(包括收入)除少部分来自于宏观院外,大部分属于“自负盈亏”,主要源于一些项目,其中有公益的,也有一些企业赞助的宣传项目。

   让食物更透明

   强化办和营养中心一直都宣称它们致力于一个事关国人健康的阳光事业。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民营养普查,上一次2002年的第四次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前十年全国居民VA%(视黄醇当量)摄取量几乎没有改善;VB1(维生素B1)、VB2(维生素B2)、铁元素摄取情况都不理想,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但令人懊恼的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利国利民的营养强化计划国人却不买账。

   有数据显示,人类吃的东西在过去50年里发生的变化要比过去的1万年还要多,正因如此,食品安全面临严重挑战。近年来此起彼伏食品安全事件让强化推广雪上加霜。“不该添加的添加了公众反对,该添加的也反对。”于小东说。

   公众们的担心是:如果连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何谈增加营养?

   于小东强调,我国“营养盲”远远多于“文盲”,“上有国家**难出,中有企业工作难做,下是老百姓认识空白。”不过,在王振宇律师看来,公众不买账的很大原因是强化食品缺乏“严肃而公开的决策程序”。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副教授吴景明指出,无论是联合国的消费者法则,还是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消费者的两项重要权利:知情权和安全权。但在类似铁酱油的强化食品推广中,安全风险评估透明度不够——各级卫生部门的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是谁,老百姓不知道;食品安全评估结果也没有向老百姓公布。

   “以铁酱油为例,如果铁酱油推广单位不会从该项目中获利,就能够保证其中立的立场;如果铁酱油工程经过了认真且科学的论证程序——比较好是公开的听证程序,就能保证其严肃性。”王振宇说。

<<345>>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