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年中,中国控烟人士实质上已经放弃了改变体制的想法,转而努力在技术层面有所斩获。他们不遗余力地揭示低焦油的骗局,尽力争取禁止所有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还万分努力地想把警示图片贴上中国的烟盒。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切即便不能说徒劳无功,也算是收效甚微。“我们的对手太强大了,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哪怕一点点的胜利都是艰难的。”杨功焕说。
刘远立分析称,中国控烟有两个特征:一是外紧内松;二是中间热、两头冷。前者是指,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成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向世界作了承诺,一些部门比较努力,也有的部门实际行动不多,总体投入的人力物力还相当有限;后者是指专家、学者对控烟热情很高,一些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则反应冷淡。“前两个星期,我在三省六县考察时,所到之处,有的卫生局长甚至宣传吸烟无害论,还向我敬烟,岂不滑稽?!”
如此糟糕的情形不仅仅让控烟人士担忧。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沙罗博士警告说,如果中国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烟草而任其扩展,本世纪内平均每年将有300万中国人被烟草夺取生命。此一预估高于此前任何机构的研究,也是当前发生量的3倍。
烟草的进攻
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烟草企业显然不认同控烟之说。他们忙的是如何让“卷烟上水平”。早在今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司就《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提纲)讨论稿》作了说明,提出要认真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推进以品牌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构建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视“卷烟上水平”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其雄心在卷烟品牌“532”发展规划和销售收入“461”的目标中显露无疑。即要争取用5年或更长一段的时间,着力培育两个年产量500万箱、3个300万箱、5个200万箱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重点骨干品牌,努力形成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
尽管修订后的《广告法》大大限制了烟草营销的空间,但是拥有巨大资源的烟企仍在想办法拓展空间。今年,北京卷烟厂和一家基金会共同主办“蓝色风尚”系列活动,采用青少年喜爱的“跑酷”形式,选择北京等5个城市进行,并将以中南海卷烟品牌冠名的学校举行接牌仪式结束。北京卷烟厂希望让“蓝色风尚”率先在北京刮起的一股蓝色风暴,进一步提升“中南海”品牌更时尚、更健康的影响力。
“以北京卷烟厂为发端的营销行动,若不制止,势必为其他卷烟企业所效仿。如此,不仅贻害公众,也完全违背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的我国政府的立场。”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说,最近的研究证实,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烟草广告,那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随之开始吸烟。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禁止在广告牌、互联网和销售点的烟草广告,以及免费发放卷烟和卷烟折扣销售。同时,烟草公司赞助体育文化活动也应该不被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