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难
因此,有葡萄酒企业不愿大肆声张自己的打假行动。
国内一家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曾在某地发现一处大型葡萄酒造假工厂,经过多方努力,“李鬼”工厂虽然被取缔,真“李逵”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李鬼”工厂背景复杂,假冒的品牌葡萄酒在当地有较大市场份额,“李鬼”工厂被取缔的消息公布后,消费者猛然发现自己消费的是假的品牌葡萄酒,加上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因此直接选择放弃消费该品牌的葡萄酒,导致该品牌丧失当地市场。这家企业的有关负责人感叹道:“假的打死了,真的也活不了。”
对于打假只能偷偷进行的无奈做法,世界葡萄酒知名品牌“拉菲”相关人士表示理解。国内葡萄酒市场成长时间相对较短,消费者辨识葡萄酒品质能力有限,一旦传出某品牌假货很多,消费者出于恐慌,就算是货真价实的葡萄酒,也会退避三舍。
此前市场盛传,法国“拉菲”每年的产量只有20万瓶左右,但是中国市场每年消费的“拉菲”数量就有20多万瓶,表明市场上销售的“拉菲”不少是假货,这样的传言对真正的“拉菲”品牌是一种较大的伤害,“拉菲”品牌相关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拉菲"古堡酒每年的产量是2万多箱,20多万瓶,每年会有10%~20%的产量增减,另外"拉菲"的流动性也比较强,会有一部分境外的产品也流入中国,因此中国消费的"拉菲"数量多并不能表明假货多。”
虽然力证自己的“清白”,一瓶只要几十元的假冒“拉菲”对售价甚至超万元的真品“拉菲”构成的挑战越来越大,“拉菲”不再沉默,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拉菲”已经在长沙提起诉讼,状告深圳市金鸿德贸易有限公司、湖南生物医药集团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索赔50万元,并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大张旗鼓为自己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