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坎3
无偿捐献后由谁管理
几年前,广州医学院曾做过一份关于“广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影响遗体捐献因素中,排在第一位“传统观念(41.05%)”———即认为人还是“入土为安”后面的,便是“对接受点不够信任”,比例为25.11%。
让人们有如此想法的首要原因,是法律法规问题。
目前遗体捐献还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法规,只有一些相继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或管理条例。而在这些规章中,对接受遗体后的使用、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乏详细明确的责任规定。2003年9月18日,南京苏艺生物保存实验工厂制作的人体塑化标本在日本东京展出,其标本来源据称为南京的遗体捐**,展出引起了国内震惊。而且,这场展出并不是公益展出,而是商业展出。
这也是一些捐**担心的问题:自己无偿捐献遗体,到头来或许会被当作商业道具。
同时,我国并没有一个主管捐**信息的部门。遗体被用作什么用途?被安置在什么地方?使用完毕后有没有妥善处置等问题?都是捐献人家属所不知道的。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遗体捐献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来掌握全面的信息,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华造血干细胞捐**资料库”的“遗体捐献库”,才能真正了却遗体捐献志愿者生前的愿望。
门坎4
捐赠公证费也要自掏
若想让《捐献登记表》具有效力,捐**本人或家属还必须到公证处公证。但捐献登记表的公证费用并不是由全国物价部门统一,目前,全国的公证费用从免费到500元不等。这一笔费用让不少想捐献遗体的人望而却步。许多人认为,捐献遗体是为社会作贡献,但公证费则给贡献设立了一个门槛,降低了公众对遗体捐献的热情。
据此,红十字会认为,捐**的行为必须得到其家属的认可,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司法公证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而收取公证费是公证处所为,红十字会无权干涉。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都采取了给遗体捐献免费公证的做法。广州虽未强制捐献人公证,但对公证费用问题没有明确标价,也没有明确表示费用不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