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感染人数超过18万,死亡人数接近1800人的时候,我国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数不到3000人,仅有1例重症病例,没有死亡病例。
基于这样的事实,卫生部部长陈竺在8月21日的“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上说:“中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说,中国积极努力应对甲型H1N1流感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努力为世界防控甲型H1N1流感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且密度高、流动量大,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甲型H1N1流感高危人群基数大。面对如此不利的客观条件,我国防控疫情缘何能取得显著成效并赢得国内外的认可?
联动协作:措施得力,游刃有余
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这一警告,为我国防控甲型流感疫情打响了“发令枪”。
当天,卫生部大楼内便忙开了一片:卫生部及时向农业、质检等相关部门通报疫情信息,组织专家研判疫情、研究防控措施,完善防控预案。
各部门也都在第一时间响应应急,彻夜未眠: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公告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卫生部要求加强病例监测报告;外交部提醒我国公民出境要加强防控措施、国家旅游局要求旅行社暂停赴墨西哥旅游组团业务……
4月30日,我国迅速成立了由卫生部牵头、33个部门参与的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筑起了联动“防火墙”。
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建立了由相关部门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辖区内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陈竺说,“疫情的延缓为我国应对可能发生的更为严重的疫情、做好药品和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储备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过程中作出了“非常有力的反应”,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一联动机制和应对原则也得到了国内民众的认可。有网民指出,此次中国应对甲型流感可以说是措施得力、游刃有余。从政府的高效组织、社会的全面响应到更多家庭及普通民众的自觉参与,巨大的防疫网络,实现了最大限度拦截,支撑起愈益坚实的社会信心。
主动应对,走在疫情变化的前头
从未雨绸缪防止疫情传入到加强重症救治,我国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应对疫情,调整完善防控措施,始终走在疫情变化的前头,掌握防控的主动权。
在尚未出现病例之前,我国采取措施在入境检疫关口严防病例输入,一旦发现确诊病例便尽全力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实施医学观察。同时全国各地指定定点医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
此后,在疫情变化的每个转折点上,我国联防联控机制都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以应对下一步可能的疫情──
5月11日,我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当天卫生部连夜召开视频会议,强调“加强监测,防止出现更多的输入病例。”
5月29日,出现首例二代病例后,我国提出了“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思路。
6月11日,出现不明原因本土病例,我国及时提出严防社区暴发、加强重症救治等的防控策略,加强对学校、医院和公共场所等重点场所的防控。
同时,我国在疾病研究方面也牢牢掌握着主动权。甲型流感暴发初期,我国便紧急启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应急科研项目”。
在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攻关下,科研捷报不断传来:特异灵敏的快速试剂盒投入使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成功开发研制出抗流感病毒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原料药及其注射液,北京科兴公司生产的甲型流感试验用疫苗安全有效……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表示,对中国的甲型流感疫苗临床试验方面取得的前景广阔的初步成果感到深受鼓舞。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成果为应对秋冬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处置,因时因地调整策略
对密切接触者由原来的集中医学观察改为居家或住地医学观察──7月8日我国对防控策略进行了一次大调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指出,这并不是对此前策略的否定,恰恰是实事求是、科学防控的体现,是依据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疫情进展所做出的决定。
科学防控,这是我国防控甲型流感一以贯之的原则。陈竺说,每一项重要的防控策略和措施都是基于对疫情和防控形势的动态分析,基于专家们的广泛、深入论证。
在紧握“科学”这一武器的同时,我国还始终坚持依法防控:在疫情发生初期将甲型H1N1流感作为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同时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的检疫传染病管理。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控工作进展,我国适时调整了甲型H1N1流感的法定管理类别,现采取乙类传染病实行乙类管理的措施,同时从国境卫生检疫法的检疫传染病调整为监测传染病进行管理。信息公开,不给谣言留空间
5月9日下午,留学美国的包雪阳抵达成都,10日晚便被卫生部公布为内地首例甲型流感疑似病例。11日凌晨,成都召开发布会介绍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追踪情况等。11日上午卫生部通报包雪阳被确诊。
在我国防控流感过程中,这样的公开透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一名新浪网友说,信息公开、透明,以权威信息占据信息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避免了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这成为政府安定人心、赢得舆论支持的关键。
在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的同时,全国还通过12320咨询电话、编发材料、播出公益广告和电视讲座、发送手机短信等提高公众对甲型流感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双手要勤洗、打嚏掩口鼻、居室常通风、无事少聚集……”这就是5月1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向手机用户发送的一条预防流感八句要诀。
与此同时,我国还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中国甲型流感疫情。
这些高效、有序的举措不仅为应对疫情做好准备,也树立了老百姓抵御疾病的信心。(记者周婷玉)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