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业内一位资深人士认为,由于新医改提出要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流通企业的整合,这意味着规模小、没有拳头产品、市场覆盖能力弱的小型医药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其中一些有先见之明的老板们纷纷“转向”,不做医药批发,改开药房,这也是新开药房增多的一个原因。
薄利多销
竞争促使药价开始走低
“别看开了这么多家店,利润是越来越低了。”隔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三五天,张兴东就会收到零售业务部门提交上来的调价单。记者看到,就在前两天,所有红太阳药房销售的格华止片已从28元下调为24元,优卡丹也从原先的8元降低为4.4元。“很多药品的零售价格现在几乎接近进价”,而价格不断调低的原因就在于药房开得越来越多,零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记者了解到,医药企业里都设有专人,每天负责“走店”,挨家比对价格。“老百姓买药,进这家还是那家,比得就是价格。”因此,药房遍地开花之后,沈城百姓不仅买药越来越方便,同时还能得到较低的价格,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和优惠。
未雨绸缪
提升实力欲抢配送权
除了开药房,记者还了解到,最近这一两年,不少实力雄厚的沈阳药业“巨头们”还在悄悄地做着同一件事:建设现代化医药物流。
就拿辽宁省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来说,企业投入了8000多万元,在于洪区新建了一个占地36000平方米的医药专业物流配送仓储中心。而到目前为止,在全市186家药品批发企业中,东药、国药等近十家大型医药企业都已完成了这项工作。而且出手都很大方,无论是占地,还是硬件设备,大家都瞄准了“最先进的”。
“应对新医改,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根据省有关文件的精神,接下来,医院的药品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把药费真正降下来。在此过程中,只有在资质、综合实力等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企业才能获得配送权,在新**下赢得发展机遇。“要想将来有杯羹,现在必须做准备。”而据专业人士分析,在新医改后,沈阳的医药流通行业必然要“洗牌”:“大的越做越强,而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将不再适应市场竞争被淘汰”。
记者 朱晓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