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8500亿医改资金足够吗

2009-04-09医改 来源:全民健康网


  崔宇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了未来3年医改8500亿元的增量投资的投向,具体是三分之二用于需方(患者),三分之一用于供方(医疗机构)。由此产生的疑问就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两手抓”,这8500亿是否足够以及能否有效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算术题。 

  新医改需求方改革的最大亮点,是通过完善和对接现有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来实现全民医保。尽管这不是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医保,但至少做到了人人覆盖,而且也降低了全民医保的筹资成本,比之全民公费医疗更是经济实惠,因为政府需要投入的只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还由用工单位和个人分担。 

  简单估算,未来3年平均每年用于需求方也就是医疗保障的增量支出约为1888亿元。 

  从城镇来看,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的是城镇的非就业人口,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截至2007年城镇人口为5.8亿,城镇就业人口约为3亿,离退休人员约为0.5亿,城镇非就业人口大致为2.3亿,而2007年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约为700元,假定自付率为10%,那么政府承担城镇非就业人员参保的财政支出额约为1449亿。 

  从农村来看,2007年,农村人口为7.4亿,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约为210元,假定自付率为20%,如果要达到完全覆盖,需要政府的财政支出约为1243亿元。可以看出,如果按照2007年的支出水平,要把医保覆盖到城镇非就业人口和全部农民,需要政府投入大约2600多亿元。数据显示,目前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报销水平分别在70%和50%左右,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仅为38%。 

  另外,从财政部官员的表态中可以得知,未来3年平均每年投入供给方的资金大约为944亿元,这其中不仅要包括公共卫生的投入,而且其着力点也主要是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2007年的数据显示,国有公立医院5000多亿元收入中,40%左右来自15%的药品加价,大约为2000多亿,40%的收入来自医疗服务收费,只有10%左右的比例来自政府**,而900多亿元的**显然是捉襟见肘。在之前每年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仍显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能弥补药价下跌的缺口,那么药价和医疗服务收费只会是此消彼长。 

  从上面的简单算术题中可以得知,尽管几乎翻倍地加强了财政支出力度,政府投入还是不足。至于不足部分的钱从哪里来?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财政研究室主任应亚珍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从中长期目标定位,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应占卫生总筹资的30%左右,其余部分由政府筹资和社会卫生筹资。” 

  而事实上,医疗卫生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医改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政府主导”和“加大投入”,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在医疗卫生领域大包大揽独打天下排斥竞争。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格局中,应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方式,并大力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他认为,一些地方已经实现的“村医政府购买服务”和以“股份制”方式改造医院、卫生院产权结构等改革实践值得各地总结经验,继续审核这方面的机制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新医改方案尽管提出了基本卫生医疗的公共产品属性,但并未为医改关闭市场化的大门。从财政支出更加偏向需求方足以一叶知秋,未来的医改,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是需要市场化作为补充的。当然,这要加快公立医院的改革,因为补偿不是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