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专题 >> 医改 >> 正文

上海医改:大型公立医院仍坚持公益性

2009-04-08医改 来源:全民健康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4月8日消息: “新医改不能让600万直接参与者‘缺席’,应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新一轮医改中的不少内容让沪上医务人员大受鼓舞。同时,记者获悉,本市大型公立医院尚不具备转制的基础。
 
  公立医院改革有“两难”

  “公立医院改革是最大的难题。”参与多次医改**制订的卫生部**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处理好“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刘新明指出,能否调动医务人员“维护公益性”而非创收的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他说,公立医院如果全部由政府投入,这虽能最大程度体现公益性,但是目前国家财力不允许,同时还有可能“养懒人”,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因此改革中一方面要增加政府投入,扭转医院逐利势头,同时通过合理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价值,改善内部分配机制,调动其积极性。

  新医改方案实施给上海的公立医院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称,公立医院要将优质服务贯穿病人健康保障全过程。丁强说,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立院之本和根本属性,目前,公立医院在我国医药卫生供给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在全国医院病床数中,公立医院占90%。但政府补偿占医院资金来源的比例不高,医院大部分收入还是主要从病人和市场获得。如何在公益性和合理体现医护人员劳务价值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关系医改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点之一。

  本市大型公立医院不会转制

  根据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我国将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将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

  根据《实施方案》,我国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实施方案》指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与此同时,国家将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同时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对此,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上海大型公立医院不会转制,目前尚不具备转制的基础和条件。本市的大型公立医院将继续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有关**将鼓励公立医院以技术作价入股,与社会资金共同建立股份制营利性高端医疗服务机构。鼓励有医院管理和投资背景的外资或社会资金,创办一定规模的高端技术高端服务的医疗机构。上海将循序渐进地实现卫生改革与上海建设现代服务业目标的协调共进,在解决普通市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建设现代医疗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形成规模化卫生产业。

  上海探索建若干个医疗联合体

  最新的医改方案中指出,公立医院将管办分开,逐步进行改革,并且还将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据了解,作为上海医改的特色和突破口,沪上医改的基本思路是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今年将推进医疗资源整合,构建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由若干个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

  据专家透露,目前沪上三级医院看大病重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常见病、慢性病的定位已经逐步清晰,但二级医院的定位仍然模糊。将来沪上部分二级医院有可能会分化出来,成为老年康复治疗中心。针对新医改中提及的“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该专家表示,将来医疗机构院长的权利将受到限制,或将设置董事会、理事会,试点法人管理。

  公立医院“卸下”创收压力

  《意见》中指出: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仔细翻看了新医改后,沪上大多数医务人员表示,新医改对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很有意义。

  丁强教授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应该“以人为本”———要让患者满意,同时也要让医务人员满意。他分析,如果同时背负着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和经营创收的双重压力,那就有可能影响医务人员的心身状态,直接影响到诊疗服务水平。

  上海六条落实医改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