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针后,护士将血细胞分离机上的管路与林巧生手臂上的针管连到一起。
3点14分,林巧生左手臂上连着的管路慢慢变成了红色,血开始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
很快,林巧生右手臂上回血的管路也渐渐变红,最先流出的血液在血细胞分离机中走完了一圈后流回林巧生体内,用时4分钟。
爸爸一直盯着仪器担心儿子身体
看到血液流回儿子右手臂,林妈妈轻轻走到窗边,揉了揉眼睛。再走过来时,眼睛红红的。
这几天,林妈妈和林爸爸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不过,她并不觉得累,心里的压力让她顾不上这些了。
下午3点26分,带着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慢慢流入分离机上的一个袋子里。血细胞分离机的屏幕上显示着一排数据:全血流速37ml/分钟,总用时205分钟。
情况很稳定。医生将全血流速调整到40ml/分钟,总用时也相应减少。医生操作机器时,林爸爸一直仔仔细细地看着。
“速度会不会太快了?”林妈妈忍不住出声询问。“没关系的,这说明捐**血管情况比较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解释。
这时候,房间里的电话响了,林妈妈赶紧过去接。原来打电话来的是林巧生的二姐,二姐正在老家坐月子,她一直挂念着弟弟的情况,一天要打好几个电话。
接完电话,林妈妈又坐回病床边,眼睛不眨地看着儿子。林爸爸则一直站在血细胞分离机的屏幕前,看着屏幕上数字的变化。
下午4点10分,林巧生渐渐睡着了。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金松拿了两条毯子,帮林巧生盖上手臂。
3小时采集14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40分钟后,林巧生醒了,他说起了自己原来的计划。
“原本想着前面几天打完动员剂就出去走走,逛逛西湖,去临安看看母校,再跟几个同学聚聚,哪里想到这么麻烦,每天都只能待在病房里,计划只能推迟了。”林巧生笑笑说,等这里全部弄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带爸妈去学校看看。大学四年,妈妈一直没去过他的学校,这回也算是了却妈妈的遗憾了。
下午6点23分,采集终于结束!
“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很OK!”林巧生笑笑说。林妈妈和林爸爸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总共采集了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140毫升,用时189分钟。”陈金松说,接下来,医生要抽取少量混悬液去化验,看看里面总共有多少造血干细胞,通过昨天的数据来判断今天还需要采集多少。
陈金松说,这次采集,血液的总循环量是7000毫升(人体全身血液为5000至6000毫升),也就是说,林巧生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了一周多。
从病床上下来,林巧生又看到了放在边上的荣誉证书,这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资料库发的,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林巧生同志,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11年9月19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特办此证。
证书编号2398。林巧生是全国第2398位造血干细胞捐**。
昨天晚上,听说林巧生成功捐献的消息后,苍南1+1救援中心的很多志愿者也打来电话,向这个苍南好小伙表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