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患者正在家里打吊针
朱神星:读到初二就不读了,爸爸身体不太好需要钱用。
记者:去哪打工了?
朱神星:南京。
记者:一个月有多少钱?
朱神星:一千二三百块钱吧,也不稳定,有时候几百块钱也有。
记者:每个月能往家里寄多少钱?
朱神星:除掉饭钱,七八百块钱左右。
朱聪颖和朱娇琴兄妹一个11岁,一个10岁。他们的父亲朱述清因尘肺病死亡后,两个孩子寄居在叔叔家由爷爷奶奶抚养。和那些辍学打工、替父还债的孩子相比,他们更早地懂得了承担。
记者:上几年级?
朱娇琴:4年级。
记者:为什么不住自己家?
朱聪颖:爸爸死了,妈妈不在家,她跟别人结婚了。
记者:想他们吗?
朱聪颖:想爸爸。
记者:上完小学以后还上什么学?
朱聪颖:上中学?
记者:上完中学呢?
朱聪颖:大学。
记者:为什么要上大学?
朱聪颖:想多赚点钱,给爷爷奶奶养老。
这些尘肺病患者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是家里的支柱,他们的患病和死亡,无疑给这一个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最致命的一击和影响。
记者到村民朱析元家时,他正在打吊针。19岁的儿子看起来也就十一二岁,个头不高,没有牙,先天聋哑、智障。朱析元说,自己看病已经欠下不少外债,根本没钱给儿子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