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 正文

医务志愿者的一个上午

2010-12-06社会万象 来源:全民健康网

  ■ “生活护理方面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护士赵彦告诉记者,这一天只有2位护士值班。病区共有41张床位,大部分住着病人,有的做完了手术,有的等待做手术。眼科病区很特殊,做了眼睛手术的病人非常需要帮助。“除了医疗护理不能介入外,志愿者在生活护理方面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志愿者的话语、声音、搀扶,看起来极其平常,但在这里就不一样。”

  北大三院团委负责人介绍,该院自从去年实行医务志愿者活动以来,已经成功招募到1248位志愿者,90%以上都是高校学生,650多人经过培训正式上岗,为患者服务时间累计1600多个小时。服务时间达到15个小时的,医院会给志愿者发一个证书。为了规范管理,医院还开发了志愿者管理平台,设计了“北大三院医生传”等网络游戏,让志愿者通过游戏迅速熟悉医院环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已经有很多高校社团了解到了医院的这个信息,愿意加入医务志愿者队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也是志愿者

  与北大三院的红马甲不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务志愿者穿的是绿马甲。而第一批穿上这种绿马甲的志愿者中,就有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2009年12月4日,张茅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务志愿者一起穿上绿马甲来到骨肿瘤科病房,推着病床把一名12岁的患儿送到门诊楼进行检查。当时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这做志愿服务,我今天的服务时间是1小时44分。衣服和胸牌就留给我吧,我以后还要再来服务。”

  现在,这家医院的医务志愿者队伍发展到了1151人。其中,有一位志愿者更具传奇色彩。他叫杨秀才,是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青年,父母双亡,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并因此辍学。200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在凉山州进行医疗支援时,发现了他并把他带回北京进行救治。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杨秀才抓住命运的橄榄枝,不仅战胜了病魔,今年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系,愿意参与医务志愿者活动,并如愿穿上绿马甲。“我的普通话不好,有一些问题也回答不好,但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帮助别人。我要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首都的叔叔、阿姨给我的关爱,传递给别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