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时候,工作努力认真的人,是能够得到上司和周围同事认同的。这些人没有过多心机,只是通过工作成绩表现自己,更没有花费脑筋去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才是简单和快乐的。”在首府一家医院工作6年的王晓霞总结了自己的职场经验。
已经有5年工作经验的网友麦兜不哭则直言“办公室哲学”对自己完全没有帮助。“刚工作时,也会希望用投机的技巧改变自身处境,但时间一久,不仅会分散工作注意力,还会让你与同事间原本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化,最终失去同事的信任和关怀。”
专家建议:
别把办公室哲学当万能钥匙
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吐尔文江说,追捧“办公室哲学”的人,多为缺乏一定经验、渴望成功的职场新人,类似成功经验、职场哲学的书籍和网帖,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了解未知事物,这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遇到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任何“办公室哲学”只能代表某个人或一部分人在特定情况下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乌鲁木齐熙康心理咨询服务部心理师高明学认为,“办公室哲学”的盛行,一方面反映出现代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反映出职场存在一些灰暗面。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人们除了凭借“实力”打拼外,还需要多掌握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但这种技能并非模仿或突击训练就可以掌握的,它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时间养成的习惯。
高明学表示,身处职场应遵守职场的某些规则,也应该保持和适应自己的个性特征。一味地压抑或掩饰个性以满足职场的某种需要,可能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我并不赞成现在充斥书店的那些教人学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任何职业和工作都有其基本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最重要的是按职业要求完成工作。同时,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那是一个人长时间培养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他说。(记者渠娟 李晓青 实习生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