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蕊的北京之行就这么快结束了。在北京的一周,她分别住在街头、聚源宾馆、派出所。那些和她萍水相逢的警察、访民、网友,她一个也不认得,也渐渐模糊了。
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如果不去追究,这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聚源宾馆是一栋4层的陈旧小楼,楼道里堆放着换洗的床单,房间里充斥着异味,墙上贴着按摩的价格表。
8月9日,记者探访的时候,那间李蕊蕊呆过的铁门屋子已经人去屋空。“现在没有关上访的了。”前台的服务员一脸木然地说。
有说法是,聚源宾馆是一个姓刘的原信访官员开的,这里经常关着几十个失去行动自由的上访者。这是个不错的“生意”。访民称:“宾馆从地方政府手中接待每一个访民收取100元,一年收的钱可能上百万。”
如果考察一下地形,就不难理解聚源宾馆为什么生意兴隆了。从宾馆出来往北不远,陶然桥东北角,这里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同时也是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方圆几公里每天都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者。
周日傍晚,在陶然桥立交桥下,许多上访者准备在地下通道过夜。他们在等待周一人民来访接待室上班,然后递上各种复杂的上访材料。李蕊蕊也曾经像他们一样露宿街头。
这里甚至衍生了与上访有关的副产品。一个东北女人在街头兜售印刷简陋的“首都上访机构名录电话”。几个上岁数的女人,在游说疲惫的上访者到宾馆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