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
人物:小杰 男 9岁
夺全国绘画大赛一等奖
小杰(化名)目前就读于广州某名牌小学。他从小就展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天分,记东西又快又准,但活泼多动。在他2岁半的时候,家人曾教他很多汉字,接受识字教育半年后,3岁时他仍能记得以前家人教过的汉字,当时家人都认为他是“神童”。6岁时,他被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进入小学读书后,小杰的天分展现得更明显。他上课时很少听课,喜欢钻在课桌下面,即使注意力不集中,他仍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小学一年级时,他可口算两位数乘法,此外还喜欢上了绘画,在广州市少年宫参加绘画培训班,此间连续两次夺得全国绘画大赛少年组一等奖。
由于活泼好动,小杰经常捣乱课堂秩序,这让老师很头疼。为教育这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最初耐心地给他讲道理,但效果不大,孩子调皮依旧。
“有时丢了东西,同学都会怀疑是他拿的。”妈妈冯女士很无奈。老师现在也认为小杰是班上最差的学生,小杰目前成绩波动很大,在数学题目中,他能做对最难的附加题,但做简单题目却会失误。
为了让儿子上名牌学校,冯女士花了6万元择校费,还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父母很努力地帮他,老师和同学却不愿接纳他”。
故事四:
人物:小青 女 15岁
无学校接收辍学在家
3年间连换3所学校,田女士为女儿小青(化名)的上学问题操碎了心。前日下午她给本报打来电话,忍不住疑惑:“找个学校怎么这么难?”
小青5岁时在珠海妇幼保健院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在她5年级时,全家搬至广州番禺,入读某私立名校,并随后升入该校初中部。“孤僻,不会与人交流”,田女士说,女儿很少和同学一起玩耍,到了新学校后,倒是和几个韩国同学相处不错,并因此疯狂地爱上了韩语,不到1年的时间便可听懂韩语日常会话。
小青性格孤僻、自控力较弱,因此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不好。除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语言类学科外,小青的其他科目很差,加之小青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老师和同学不愿接纳她。无奈之下,田女士只好为女儿转学。
小青随后连换两所学校,均因性格和成绩而未长久。去年6月辍学后,田女士多方寻找,但多所学校均以“学生性格有缺陷”等借口拒绝。小青至今辍学在家。
记者手记:
患者家长
苦寻良方
本报18日报道见报以来,上百名家长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诉说自己的困惑及孩子遭遇。家长中以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居多,她们的子女或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或有类似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她们长期苦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其中一位母亲的话代表了很多父母的心声: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天,如果这片天出了问题,做父母的怎么活?
医学界早已承认,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疾病,该病给患者带来的杀伤力不亚于传统病症。父母们普遍缺乏应对此病的知识,大多数人除了病急乱投医、担惊受怕外,没有有效应对措施。在父母们看来,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患者反而遭受诸多歧视。鉴于该病症的特殊情况,父母们渴望孩子的某一方面专长能得到发掘,进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不是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