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急腹症发作,患者入院后却被医院在没有查明病因的情况下,违规注射了一剂杜冷丁遮盖了病情,并最终导致1.8米小肠因误诊被截除。
赔偿营养费48万!——医患矛盾发生后,就此引发了山东首例营养费纠纷案。患者认为,医院过错明显理应赔偿,医院指出,48万营养费赔偿要求没有法律依据,拒绝赔偿。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化解这场纠纷,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刘洋法官的面前。
腹痛就医
女孩却被延误治疗
2009年7月25日晚上8点,22岁的济南女孩秦露(化名)在和朋友吃完火锅后突然感觉肚子疼被送往济南市某大型医院就诊。
由于秦露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相关科室的医生已经下班回家,急诊科负责接诊的外科医生为秦露做了检查后,无法确诊是什么疾病。入院后,秦露腹痛严重,汗流不止,见此状况一时间慌了手脚的急症科大夫便给秦璐注射了一剂杜冷丁止痛。这一情节在当时的病历上有记载——患者入院后疼痛难忍,注射杜冷丁等止痛剂镇痛,注射后观察,发现情况未有缓解,仍持续性腹痛。孰料,就是这一剂杜冷丁给秦璐日后的治疗埋下误诊的伏笔。主审法官刘洋介绍案情时表示,“根据诊疗常规,患者入院后,在无法确定是哪个专业的疾病时,按规定医院应当在病人入院后1个小时内进行会诊,严禁在观察病情变化过程中使用杜冷丁之类的止痛药物,使用杜冷丁会一定程度上掩盖真实病状,很容易由此导致误诊。”
会诊手术
女孩近两米小肠被截
秦露在注射了杜冷丁后,当天晚上在医院的急症科里昏睡了过去。
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医院普外科医生对其进行了会诊,中午1点30分进行剖腹探查术,探查结果为肠扭转时间过长最终导致肠坏死,腹腔积血800ml。随后,医院对秦露实施手术治疗,截去秦露坏死的小肠1.8米,剩余1.8米。而就是这1.8米的小肠,医患双方在之后的诉讼过程中还一度存在争议。医院辩称,当时截取的小肠是33厘米,有专业机构送去的病理报告单为证,但秦露的家人却坚持认为医院病历上记载的1.8米为准确数字。刘洋法官告诉记者:“经过再三争执,医院最终不得不‘自认理亏’——因为当时的手术记录上确实写的是截去小肠1.8米。法院最终也以此为标准予以了认定。”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会小肠坏死呢?医院急诊科在没有查明病因的情况下先行注射杜冷丁止痛是否遮盖了病情,存在医疗过失?到医院急诊科14个小时后医生才对秦露进行会诊,期间耽误的时间是否才是造成小肠坏死的真正原因?
“医患双方产生矛盾后,秦露曾找一家权威医疗鉴定机构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鉴定,鉴定结论支持了秦露一家人的推测,当时秦露患病的真正原因是急腹症。”刘洋法官告诉记者,鉴定机构认为,秦露在发病后半个小时内到医院就诊,如果医院不草率地注射杜冷丁掩盖病情,能够早会诊、早治疗,完全能避免或减小肠坏死发生的可能或程度。医院延误诊治与秦露发生大范围肠坏死而不得不切除长达1.8米的小肠有明显因果关系,应承担80%的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