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面粉增白剂越辩越“黑” 专家称问题在管理不善

2010-10-19民生关注 来源:全民健康网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介绍,国家工商总局于2005年4月组织的一次抽查显示,194份面粉样品中有55份不合格,其中31份属过氧化苯甲酰超标,占总抽样数的1/6。这个消息彻底击碎了消费者对“面粉增白剂”的信任。国家粮食局随即进行了消费者调查,8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

  2006年11月,卫生部发函国家五部委征求意见并同步展开调查。2007年10月,卫生部决定向WTO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使用许可。但两个月的通报期中,卫生部只收到美国“要求提出科学依据”的反馈,因为美国允许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且未限量。至此,“是否禁用”再次陷入僵局。

  “面粉增白剂”是否有害?是否应该禁用?为何20年争论不休?

  嘉宾

  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I 陈君石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教授 I 李里特 等

  问题不在“面粉增白剂”,而在管理

  陈君石:首先,我们对于“面粉增白剂”的组成成分没有明确的界定。专家争论的就是过氧化苯甲酰的问题。但大部分公众担心或者争论的,其实不只是过氧化苯甲酰问题。例如,有的不法添加剂厂商为了降低成本,用滑石粉作为稀释剂生产过氧化苯甲酰,甚至用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 )来代替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到面粉中,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认为,这不是国家规定的“面粉增白剂”的问题,是非法添加有毒物质的问题,是管理不善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过氧化苯甲酰被定位为面粉“处理剂、漂白剂 ”,最大使用量是每公斤0.06克。这是有明确的实验数据的,只要在这一标准下使用,就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其次,“禁用论”一方一直都没有拿出权威的科学实验数据来证明过氧化苯甲酰的危害性。没有证据,怎么能仅凭“可能”或推论来决定呢?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员: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面粉增白剂”的厂家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就是那些过量使用、添加了其它东西或者面粉本身质量就不好的厂家。不能因为“滥用”出了问题,就说添加剂本身有问题,大家都不许用吧?所以,提倡“禁用”是在因噎废食,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