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成长”需呵护
在参与青岛新闻网的这项调查中,有32.11%网友担心无陪护病房将来会成为一种强制消费。对此,孟宪州表示,在物价部门没有批准收费之前,试点医院都不会收费;将来开始收费,也会按照家属自愿原则,而且收费标准肯定低于护工的市场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医院对物价部门是否会批准这项收费表示担心。业内人士表示,无陪护病房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卫生部门和物价部门应相互协调,在尽量低收费、减轻病人负担的同时,也要保证医院这部分人力、物力的投入能够收回。否则,医院负担过重,必定裁员,本来惠民的无陪护病房只会成为一时热潮而已。
“如果考虑病人负担,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较低时,我们希望国家能够从财政、新农保和社保资金中划拨给医院部分资金,扶持无陪护病房的发展和建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无陪护病房也遭遇了与中国传统观念的碰撞。“亲人刚做完手术,怎么放心让别人照顾他,病人心里又会怎么想?”董红文发出了这样的质疑,而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与董红文有同样疑问的家属不在少数。
王玉玲说:“无陪护病房其实是将病人家属从生活照料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病人进行情感交流,但是大家对无陪护病房的认识还需要一段时间。”
王玉玲表示,无陪护病房要顺利得到推广,在试点阶段就一定要取信于民。对于医院来讲,肯定不是单纯地多招护士,而是转变她们的工作模式和习惯。“现在的护士都是些80后、90后,要让她们周到地照顾好病人,还得有配套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做保障。”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