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北京出台多项扶持**:社区来了名中医

2009-06-19民生关注 来源:全民健康网

  “前厅看病,后堂抓药”,这一沿袭千年的中医坐堂行医模式,被禁7年后在北京药店重现。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里的同仁堂药店。在药店大厅西侧的同仁堂医馆,30多位患者在候诊。一位患者告诉记者:“以前看中医只能到中医院,但那儿汇集全国各地的患者,号都挂不上。到这里,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了,看病拿药都方便。”

  “中医坐堂”只是一个缩影,从加强农村区县中医院建设,到推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北京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日渐健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表示,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对影响和束缚中医药发展的**进行调整和改革,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真正让中医药发展的成果服务基层,惠及百姓。

  一项项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新政出台。

  “门诊煎药费可以报销了!”从4月1日起,中药门诊煎药费纳入基本医疗诊疗项目甲类报销范围;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其报销范围品种、使用管理等按中药饮片的有关规定执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陈勇认为,医保**对中医药的倾斜,可以有效引导患者更多地使用中医药,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中医可以多点执业。目前全市有中医医师资格的医生近6000人,中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才有资格在所属医院外的医疗机构或药店多地点行医,并要到所属区县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鼓励大医院名中医到农村社区服务,这一工作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北京市还将出重拳发展社区中医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在养生、保健、预防方面的优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负责人透露,3年内,全市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配备一名中医全科医生,为辖区市民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开养生健康处方。

  院内制剂可以调剂使用。一些有特色的院内制剂,因为多种原因无法取得药监部门的许可。医生多点执业,人去了药没去,有医没药,照样看不好病。“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陈勇说,院内制剂使用5年以上,由二级医院以上的药事委员会证明,经药监部门备案,可以省去一些申报的实验,不用老鼠再去点头。通过共建制剂室的办法,院内制剂可以调剂使用。

  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长期以来,许多中医医院底子薄、基础差,加上诊疗收费低廉,自身建设发展颇多困难。据调查,现行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中医诊疗收费项目75项,价格不合理的达71项。没有仪器设备、耗材等成本,更多的是依靠其中医诊疗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技术劳务付出,中医诊疗项目收费定价未能体现中医诊疗的特点和价值,而目前服务价格暂时无法提高。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并密切协调财政部门,建立对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实行中医特色服务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财政补偿挂钩,考核合格的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国家规定范围内津贴由财政全额拨款。陈勇说,新政的目的在于促使中医医院性质回归、坚持姓“中”,为老百姓提供好的中医药服务。(王君平)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