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这样的医生怎么能得到病人的信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剑教授在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医学临床技能大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上述信息。(6月14日羊城晚报)
19秒是多长时间?当我在电脑上打出这几个字时,已经用了差不多19秒的时间,如果是两个人交谈,也就三五句话的工夫。可以想象,假如我就是一名患者,当医生在听我诉说病情后19秒就开方时,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信任这名医生的。
卫生部前部长高强曾经指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在医务人员,其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服务态度不好”,不仅仅是医生拿提成、开大处方等问题,像19秒的问诊,也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服务态度不好”。对门诊病人虽然不需要像对急诊病人那样以最短时间作出诊断,但病人关于自己病情的诉说,关于既往疾病的描述,曾经的治疗经过以及诸如家族史、过敏史、个人史等内容,都是门诊医生要问诊的必要内容。这些内容,都绝非短短的19秒能够解决问清,相反,如果门诊医生仅凭19秒的病人诉说就开处方,一方面容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更重要的是缺乏足够细心的问诊会造成疾病的误诊或贻误,这也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一些医生丧失了自省能力,不提服务只重收入,追求省事与自我方便,从而产生类似的“19秒”现象,直接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19秒”现象是国内的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的结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医德不正的现状。
“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以医德作为医生职业操守的道德底线,是绝对不能突破的。而尊重患者,获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是从医生接诊患者、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的那一刻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