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生关注 >> 正文

锡北镇村村配“康复指导师”

2009-05-29民生关注 来源:全民健康网

  “我终于站起来了,多亏社区医生的康复指导。”5月27日上午,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的严余兴,在患脑梗塞卧床6年后,终于恢复了肢体功能。此前,他经过当地社区康复医生半年多的康复训练。目前,锡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该镇13个村(社区)配备了“康复指导师”,150多名偏瘫、脑外伤功能障碍等相关疾病患者正在接受系统治疗。

  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锡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当着辖区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指导等工作职能。过去,由于受资金、医疗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康复”一直是中心的“短腿”,当地许多相关病人就医,往往需要到无锡城里,他们迫切希望能在社区实现康复治疗。

  为此,去年10月,锡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康复医学中心,成为全省农村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随后对全镇残疾人、老年偏瘫病人和贫困家庭运动功能障碍病人等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相继与相关村委签约,成为所在村的“康复指导师”。

  为有效提升医疗水平,该中心聘请浙江大学、解放军101医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研究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康复医学系等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校的12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前来指导或交流,对特殊病例进行专门会诊。目前,该中心已基本形成专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组成的“治疗梯队”,轮流为病人实施不同阶段的康复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补长“短腿”功能,让许多残疾病人搭上了“就诊直通车”。康复指导师注重根据病人家庭条件和病情特点,为他们设计出个性化的全程康复训练计划。石村村42岁的农民陶某前年因雪灾导致A级完全性截瘫,在一家大医院作手术回家后,只能长期坐在轮椅里。康复指导师不仅为他制定了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而且还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截瘫行走器。现在,陶某已能借助行走器进行室内行走。(记者东流)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