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食品安全 >> 正文

我国将发布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

2009-06-10食品安全 来源:全民健康网

  行业困境:低端厮杀高端缺位

  一位美国进入中国奶粉的企业总经理认为,世界乳业发展到现在,中国乳业的生产线上,拥有世界上比较好的机器。

  中国市场是庞大的,在未来的10-20年时间里,中国乳品的市场规模完全可能从现在的3000多万吨增长到7000万-8000万吨。但商人和企业逐利意识的膨胀却是个意外因素,使得即使拥有比较好的流水线,也并不能确保生产出比较好的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凸显的不仅是某些企业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问题。只有健康安全的产业链,才能生产健康安全的牛奶。近一年来,关于建立行业安全新标准,建立有效的“守门人机制”的呼声渐高。而以下问题都亟待新标准去解决:

  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的现状仍然存在。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

  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

  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滞后,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据统计,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我国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约占29%,奶油的产量很小,大部分的原奶都转化为UHT(常温奶)。在液体奶品中,2007年UHT消费占63%,巴氏消毒鲜奶占20%,酸奶占17%.据此推算,2008年UTH、巴氏和酸奶消费量分别约为960万、306万和257万吨。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

  让人头疼的奶源管制问题,在新标准的制订中或将成为严格约束的重要部分。“由于牛奶是高蛋白的天然营养物质,散户的饲养环境、挤奶环境、挤奶方法、储存设备、运输方式都难以保证牛奶的质量。对于乳品企业来说,上游原料奶资源管理处于盲区,而收奶站更是管理的断点。”有行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

  新标准的制定,或可以在苛刻的要求之下,清除一些乳业中的不良企业和不合格企业。

  不久前,广东省一次乳业产品抽查行动中,发现了仍然有不合格的产品出现:体现奶粉及乳制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含量不符合产品明示指标、标称为“某某某乳业有限公司”的“原味酸牛乳”,检出有“安赛蜜”添加剂但未标注。

  针对这些问题,行业分析者表示,“希望新标准能够踏实地解决问题,一个国家有数千家的奶企,是令人不可想象的,在美国这样乳制品消耗庞大的国家,也仅仅只有几家乳企。”

  而日前人民日报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如果不根除一些企业“只摘果子不种树”的发展模式,将导致奶业无法走出困局。

  新标准的制定,或许让经历了三聚氰胺危机的乳业回到起跑线上。而三大乳业巨头,已经着手起跑了。

  “但是,我们不可能仅仅因为2009年前半年乳业的开始复苏,和下半年乳业标准的出台,就盲目地对乳业前景沾沾自喜。中国乳业,仍然处在战国时代。我们要警惕遗忘,也要警惕悲从喜来。”一位要求不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语重心长。

  链接

  走出低潮

  乳业巨头再造产业链

  蒙牛

  据蒙牛集团副总裁姚海波介绍:蒙牛斥资12亿元建成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将成为蒙牛持续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蒙牛已合作、参股建设9个万头以上的超大型牧场。

  伊利

  逐步推进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牧场园区,推广“奶联社”模式。兴建集生鲜乳生产、良种繁育、牧草种植、科技培训为一体的大型集约化有机示范牧场。伊利还与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及土默特左旗政府合作,共同建设20个奶联社牧场,今年绝大部分将陆续投入使用。
  
  光明

  光明乳业拟投入近5000万元于牧场持续提升计划。光明乳业正在其自有牧场推行“牧场千分”标准化管理方式,在自有牧场施行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扩展到合作牧场,再推进到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目前光明乳业的全国奶源结构由规模牧场、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牧场组成,其中光明的自营规模牧场21个、合作规模牧场近500个,其余是小区和集中挤奶。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江华实习生张姝琪)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