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具体措施仍需明确
尽管中医药在“治未病”领域占优,但老百姓在生活中对“治未病”的感受却仍然是“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公众对中医“治未病”的期待很高,但实际能享受到的服务却很少。代表们坦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中医“治未病”的具体服务内容和项目仍不明确,或难成气候。
“在中医药预防保健领域,目前仍缺乏成熟的、可验证的、有标准可循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定价的、能够为公众所用、能真正体现‘治未病’理念的服务项目。”一位代表说。
上海市浦东区主管中医工作的副局长李荣华说,该区也在积极探索“治未病”、“落地”之道,“但要政府财政给予支持,我们必须提供‘治未病’的具体证据。”为了寻找证据,李荣华发动大家利用开交流会、学习培训等机会广泛“撒网”。但等到“收网”时,李荣华又困惑了:“虽然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很多施展的空间,但具体怎么治,还是没找到答案。”
李荣华的困惑引起了很多代表的共鸣。“这就好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中医‘治未病’的实际措施再不出台,就可能把中医预防保健在公众心目中长久建立起来良好印象葬送掉。”有代表表达了对“治未病”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