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人士介绍,本次“限价令”涉及174个品种规格单独定价药品,但目前能在厦门药店找到的品类最多不过几十种。
“改头换面”再上市
国家发改委出台 “限价令”是为了让老百姓能买到便宜药,为何反倒成了限价药的“催命符”了呢?
对此,有药店人士解释说,药店买不到限价药,主要是因为这些限价药多是处方药品,一般患者在医院药房就能买到,因此很多药店平时就很少进货。
而厦门某药店的徐小姐却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虽然说国家规定了最高零售价,但药店的进价没有降低。部分药品的药店进价甚至还高于最高零售限价,这样一来药店的利润自然受到影响,只能不卖了。”
“其实,限价药‘消失’只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它们就会以新面孔回到市场上。”厦门一药店采购人员李先生笑称:比如原来是片剂的,可能会以胶囊、颗粒的形式重新出现,当然价格也脱离了限价范畴。
“不仅是这一次,近十年来药品先后进行了几十次价格调整,每一次降价令后都会有大批限价药消失。”李先生说:简单的“限价”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药价高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限价死”现象,还得严格审批“新药品”,完善国家药品注册制度,才能不给药品“死去活来”的机会。 (海峡导报 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