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有了健康档案
新京报:社区医疗站的设立,主要是哪些群体受益?
崔菊:社区里的老人,以及一些慢性病的患者,是社区医疗站的主要受益群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和。
新京报:根据你的观察,这几年社区医疗站都有什么变化?
崔菊:去社区医疗站的人越来越多了,普通居民对社区服务站的认可程度在提高。现在经常能看到有年轻人去社区医疗站拿药,一些年轻夫妇还带着小孩前来看病。
新京报:社区医疗站还承担着在社区宣传保健知识的职能,回龙观社区医疗站做的怎么样?
崔菊:社区医疗站经常在社区里宣传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许多家庭都在社区医疗站建立了健康档案。社区医疗站可“挂号”大医院
新京报:今年北京市启动了第二批大型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的预约转诊工作。社区医生将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转诊预约到区域内定点的大型医院就诊。这个规定出台后,回龙观社区医院有什么变化?
崔菊:社区居民以前在社区医疗站看不了的病,只能再到大医院排队。这个规定出台后,有的社区老人,在社区医疗站发现难以治疗的病,社区医疗站就直接预约了大医院,等于在社区服务站挂了大医院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