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正文

小汤山非典医院大量药品已过期 如何处理成难题

2009-11-04医药资讯 来源:全民健康网

  而对于为什么小汤山非典医院遗留下来的大量剩余医用物资、药品没有处理,张大同表示,这要去问相关部门和北京武警总队,因为这些医用物资、药品都是他们负责管理和使用的。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媒体报道得知,在整个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来负责建设和后勤保障,军队方面来进行内部的管理。

  在2003年4月26日,有关部门将医院封控的任务交给了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的285名官兵。4月28日,由某部副参谋长率队,285名官兵迅速进驻小汤山非典医院并投入执勤。

  随着6月20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285名官兵圆满完成了封控小汤山非典医院的任务。不久,他们陆续撤离,只留下少数人员执勤看守医院和剩余物资,这些留守人员的具体撤离时间便无从查阅。

  “当时,我们小汤山医院只负责给非典定点医院提供后勤服务,并没有参与医疗和管理。而且,当时参与后勤服务的医院相关人员大都已经调离,我是‘非典’以后从外单位调过来的,对具体情况并不是太了解。”张大同说。

  记者随后试图联系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原负责人和捐赠单位,但未获成功。

  “医用物资、药品”来自哪里?

  在小汤山非典医院未投入使用时,当时正在国防大学进修的原北京军区卫生部部长、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张雁灵临危受命,2003年4月临时出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医院投入使用后,他向媒体公开表示,医院各种药品器材的供应量充足,至少能满足1000张床位的病人一个半月的使用。

  事实上,小汤山非典医院在“非典”期间,先后收治了北京市60家医院转入的14批共680名“非典”患者,动用了850张,还有100多张床位没派上用场;同时,大部分患者先后都分批治愈后出院,几乎很少有治疗一个半月的,因而有大量抗非典医用物资和药品剩余。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医疗指挥中心成员、北京协和医院ICU专家杜斌博士说,“小汤山非典医院对提高收治率、隔离传染源、提高抢救成功率、分级分类管理病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任何一个定点医院都无法替代的。”

  据媒体当时报道,为保持小汤山非典医院的正常运转,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个包括390种西药、76种中药共计近2000个剂型规格的庞大而复杂的药品保障计划,完成了价值9000万元的药品器材超常规采购,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当时,小汤山物资、药品的筹措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

  解放军总后司令部紧急协调总后各业务部门行动,总后财务部迅速协调拨款,开设专用账号,为物资采购提供经费保证;15个品种46000件医用隔离衣裤、被褥、口罩,总后军需部3天就组织工厂生产和调拨完成;30万米做口罩的纱布要从西安调运,总后军交运输部从调拨车皮到医院收货仅用3天……

  总后有关部门开通战时卫勤保障系统,一个月内共向病区成功保障了979万元的药品,其中针剂4万多支,液体12000多瓶。

  此外,用7天7夜的时间,医药集团、纺织控股公司、同仁堂集团等北京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生产、组织、调运的130余种、1300多万元的物资全部到位。

  2003年5月2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接收患者的第二天,北京市及中直机关就给白衣战士送上诚挚的问候及各类捐赠。随后,各机构捐赠药品价值达600多万元。

  过期药品将如何处理?

  当最后一批康复患者、医护人员从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撤离后,2003年6月21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洗消科技术人员对病区进行了全面消毒后,该院隔离病区即全部关闭。22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正式被北京市政府接管。

  然而,“完成历史使命”的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去留“却成难题”。实际上,关于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去留问题,在当时已经讨论很久,各方意见并不一致。

  早在2003年6月16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举行会议上就进行过激烈讨论。会议初步决定,这所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临时传染病医院,作为北京市预防非典疫情反弹的收治基地还需保留一段时间。而且所有医疗设备也不会撤除,一旦疫情有反复,医院还将作为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立即投入使用。

  这一“初步决定”延续至今。于是,当年令世人瞩目的小汤山非典医院,现在成了围墙内的一片“无人区”,医院临时库房里仍然留存大量的药品和医用物资。而如何处理这些早已过期或失效的药品,而且不给周围环境带来威胁,成为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药品监督部门明确规定:“药品有着严格的储存条件要求和有效期规定,过期后必须销毁,不能挪作他用。捐赠的药品和防护用品等若不能有效地用于临床,不但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还存在过期无法使用的隐患,势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疗养院堆放着大量过期或失效的药品,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不是一件好事情。当初那些热心捐助小汤山的人们或许没有想到,他们捐赠的医用物资、药品有一天会变成难以处理的医疗垃圾。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