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关怀室主任张福杰教授表示,如果将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开统计,我国艾滋病患者病死率差异显著。在2002年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前,我国艾滋病病人病死率为30/100人年~40/100人年,而目前艾滋病病人总体病死率已经降至18/100人年。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病死率已降至5/100人年,为发展中国家病死率最低水平。根据艾滋病进展规律,CD4细胞水平低于200个/微升的艾滋病患者如果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其绝大多数会在18个月内死亡。据此初步估算,2006年~2010年,我国因抗病毒治疗减少或延缓而死亡的艾滋病病人合计达3万多人。
死亡病例报告统计方法不相同
今年1月,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再度报告艾滋病死亡病例540例,而其他所有30多种甲类、乙类传染病总共报告死亡病例992例。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各型病毒性肝炎所报告死亡病例仅有88例。
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传染病死亡病例报告的统计方法不完全相同。例如,病毒性肝炎死亡病例报告统计有多个类别,死于暴发性肝衰竭者报告为病毒性肝炎死亡,死于肝硬化、肝癌者则报告为肝硬化、肝癌死亡。而所有登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论最终是死于其他疾病,还是意外死亡,均报告为艾滋病死亡病例。
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因分析显示,在2006年~2010年全国报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中,艾滋病死亡约占45%。
吴尊友表示,尽管我国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把艾滋病病死率控制在稳定水平,但目前艾滋病死亡病例在所有传染病中报告数最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未来的5年,将在分析患者具体死因的基础上,力推早发现、早治疗措施,展开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减少新发感染,进一步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预防控制水平,确保到2015年如期实现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千年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