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当李政俭拿着原政府有关划拨国有资产的会议纪要去相关部门协商用这些资产偿还贷款的时候,原阿城市土地局等部门拒不认账。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原来政府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划拨”给普乐公司的大部分土地和厂房相继被收回或拍卖。记者拨通刘国仁的电话问及此事,他说:“我没有听说有划拨的事情。”至于政府的相关会议纪要他也表示“不清楚”。
至于为何普乐工业园开工不到一年便用完1900万元贷款,刘国仁说:“这些资金都用到了土建上,李政俭的后续资金跟不上自然就停工了。”可普乐工业园中仅有的几栋半截子楼房,似乎难以和1900万元的投资画等号。
阿城区现任副区长袁德柱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府文件怎么能代替企业的董事会?我没有听说过。依我看,普乐公司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在于李政俭没有相应的管理和销售能力。”
但原阿城市副市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云山却认为,这个项目之所以发生“癌变”,就在于有些领导贪大喜功,大包大揽,使企业既没有了自主决策权,也没有了经营权,企业“双脚离地”怎么能行走?
有人栽苗无人浇水 开门招商关门弃商
10年来,李政俭带领工人在原来政府口头“划拨”的另一块场地——精炼分厂坚持生产普乐液,虽然没有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又背负着1300余万元的债务,但由于产品有市场,“普乐液”仍保有一定的产量,这个“好项目”得以存续下来。可接下来他又遭受致命一击。
精炼分厂的土地和厂房在2005年被当地政府转卖给哈尔滨渔业集团。2009年5月,渔业集团对普乐公司精炼分厂断水、断电,“普乐液”全面停产,这对于视“普乐液”为自己的“孩子”的李政俭来说不亚于釜底抽薪。
记者在精炼分厂看到,厂房内除了停止运转的设备已不见一名工人,厂区杂草丛生,一片萧条。李政俭多次找到阿城区政府部门,“几乎跑断了腿,可就是没人愿意管,都说是前任政府的事。”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阿城区发改局。发改局的一位干部一边往自己抽的烟上抹着“普乐液”,一边称不清楚此事。发改局局长张云峰称这“确实是个好项目”,表示地方政府对此“非常关注,大力支持”。对现实中如何“支持”和“关注”的问题,张云峰称不清楚。记者采访过程中,从区政府到发改局,再到招商局,各部门人员都表示“不熟悉情况”。
李政俭说,这个项目是当时阿城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招商时那股热情能把人“融化”,可现在项目面临困境时,却要关门谢客,“令人不寒而栗”。
雷云山认为,有些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项目热热闹闹签完约就拉倒,做事没有连续性,前任的事后任不管,个别干部只为个人升迁考虑,“有人栽苗无人浇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乔为国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错位、越位、缺位的案例。原阿城市政府先是不顾实际错位决策盲目抢建,口头“划拨”土地;而后又越位替企业决策派政府干部到民营企业任职;当一连串恶果造成企业陷入困境时,政府又一推了之,缺位行政。
如今,哈尔滨普乐公司仍在死亡线上挣扎,“普乐液”项目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李政俭对记者说,一些烟草企业和化妆品企业要求与他合作,但因无生产场地生产不出产品,他不敢与这些企业签约。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