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疾病要闻 >> 正文

网上售卖假药 湖北男子获利百万

2009-05-29疾病要闻 来源:全民健康网

  贾军家的电脑中,共有7个网站的留言管理页面及登录密码,其中就包括前面所述的“中国中医医学科学研究院精神病防治中心”网站和“中国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网站,有4个正处于开通状态。QQ聊天记录中有宅急送、EMS、快递公司、查货、银行卡账户、密码等信息。

  后经武汉市药品检验所检验,在他住处查获的所有药品,批准文号均系伪造,这些所谓“药品”,实际上是由各种成份胡乱混合而成的假药。

  4

  假药害人不浅

  患者服用后“人都变形了”

  武汉市药监局和市公安局组织联合专班办案,历时3个月的调查取证,两上北京,辗转湖北、湖南等周边二十余个城镇,走访了400余名受害人。

  一名受害患者在来信中说:“我花了7000多元买了6个疗程的‘协和骨康胶囊’,用药后身体浮肿、胃难受,打电话,他(贾军)说是好的反应,停药后浮肿加重,人变形了,又打电话,他说半个月就会消失,可半个月后更严重,只好去住院,我弟弟也出现了浮肿,这才知道上当受骗。”

  5

  花招百出骗你上当

  浑身是假还敢送“信誉卡”

  贾军究竟是用何种办法骗取患者信任,让他们乖乖交钱买假药的?药监部门和警方经过多次讯问和调查,揭穿了这个不法分子的“忽悠”伎俩。

  骗术一,以各种各样的假研究院名义骗取顾客信任。为了配合网上销售药品的需要,贾军私刻了13枚假印章(如“中国国际结肠病康复研究院”、“北京生理科学院皮肤病防治中心”、“国际生物基因研究院”、“中国中医医学科学研究院精神病防治中心”等),声称是药品的生产和监制单位,其实这些单位根本就不存在。贾军编造这些单位之前十分小心,先在网上搜索,发现确实没有这个单位才敢用,以免引起冲突。

  骗术二,找人在北京注册了7个网站,专门用于发布虚假广告。网站上的联系人姓名和地址是编的,联系电话是北京的电话号码,可以转接到贾军的手机上。贾军销售的假药名称、商标、有效成份、功能主治都是编造和从网上抄袭的。这些假药里,中药、西药、国内药和进口药,一应俱全。

  网站上宣称其药品是“惊世发现、旷世成果、创世奇药”,“尤其针对四处求医久治不愈的患者”。贾军还用诺贝尔奖得主给自己的假药“贴金”。他销售的假药“联邦·败毒素”标签上,赫然印着“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里德·穆拉德博士”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头像。

  骗术三,制作假身份证或借他人身份证办银行卡,把自己变成“隐身人”。贾军在北京办了十几张银行卡,作为收款之用,但全部是用他人身份证办的,其中还有4张假身份证。

  贾军在武汉租房用的也是哥哥的身份证,他想完全把自己变成“隐身人”,但仍然难逃药监和公安部门的法眼。

  骗术四,附送购药“信誉卡”。贾军根据顾客的需要邮寄假药,顾客需要就贴什么标签,印章也是卖什么品种就用什么印章,药价也是随意定,然后根据销售的时间,用打码机给假药打上生产日期。可笑的是,他在卖假药“联邦·焕鳞素”时,在北京石景山一个打印社做了几百张“信誉卡”,连药品一起发给顾客,从而骗取顾客信任。这张标示为“中国国际鱼鳞病康复研究院”的信誉卡上,竟然印着“本药品质量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药品质量万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字样。

  启示

  网上购药须谨慎,病急切莫乱投医

  从贾军的骗术来看,如果谨慎一点,是比较容易辨别的。但是,被骗者当中,不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等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士。

  对此,昨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负责人建议购买药品应尽量选择医院和药店,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他分析,网络销售假药有以下几个特点,市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

  一是隐蔽性强。网络销售假药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由于其利用网络手段,以电话订购或在线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向指定的银行账号汇款,通过邮寄和快递销售假药,根本不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易,使消费者受骗后无从投诉,这些都给查处带来了难度。

  二是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贾军制售的假药多是针对抑郁症股骨头坏死糖尿病结肠炎、鱼鳞病等慢性病或疑难杂症,患这些疾病的人往往因久治不愈而四处求医。江苏连云港一名受害患者在信中说,他就是怀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才上当受骗,耽误了疾病治疗。

  三是以各种专家、权威医疗机构名义迷惑消费者。例如打着“中国”、“国际”等字样的研究机构的名义,采用“根治”、“最先进”、“权威专家”、“无毒副作用”等夸大宣传的字眼,宣称产品具有极高的治愈率、有效率。

  链接

  网上购药须知

  如何判断网站是否具有销售药品的资格?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浏览“网上购药安全警示”栏目(http://www.sfda.gov.cn/WS01/CL0441/)。截至目前,有资格在互联网上售药网站仅11家。

  此外,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da.gov.cn),查询网站中宣传的药品是否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尤其注意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信息。当发现违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后,可直接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