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要闻
健康警示
社会万象
民生关注
医学前沿
食品安全
医药资讯
新闻专题
排行榜
精彩回顾
疾病知识
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健康警示 >> 正文

“啃老”占老人“心病”三成 专家称须提前干预

2010-10-18健康警示 来源:全民健康网

  现象二:买房买车?正好“傍”二老

  第三次来向咨询师诉苦的郑大爷(化名)一提起儿子儿媳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初结婚时该置办的都置办了,可如今儿媳嫌房子小,又要换好车,再加上孙子上私立学校的开销,入不敷出的小两口把手伸向了老两口,心疼儿子的老人把多年积蓄的养老钱都做了“奉献”。

  咨询师介绍,还有一些年轻人不为父母考虑,把养育后代的责任推卸给自己的父母,自己过轻松的日子,这也属于一种部分依赖的“啃老”行为。而夫妻两人同“啃老”更易引发家庭矛盾,婆媳关系紧张,进而导致老年人产生“养儿无用”的想法以及其他心理疾患。

  解决

  医治老人“心病”应提前干预

  市政协委员、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李晓童从1987年就开始接触老年人心理咨询工作,她告诉记者,由于“啃老”现象衍生的家庭矛盾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一个新趋势。一般老年人退休时正赶上子女就业、结婚阶段,在就业压力增大、婚恋观念转变的影响下,婆媳关系、“啃老”现象导致老人心理问题激化占很大比例,个别老年人甚至采取极端行为逃避。

  “心理疏导实际上起到的只是‘亡羊补牢’的作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涉及教育、福利、医疗、法律等各方面,而且与各类群体有关,单纯只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压力排遣是不够的。”李晓童表示,针对老人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提前干预的方式先期进行疏导。

  目前东城区已率先在全市建成两家街道居民心理服务站,今后将覆盖全区17个街道。这种新尝试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记者 杜新达)

<<12>>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